• 烧黄蜂

    我的老家,是群山环抱,开门见山的山区农村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八月十五的前后时段,是农民忙里偷闲,奔走在田间、溪流、山岭放黄蜂、烧黄蜂的季节。乡亲们靠山吃山,乐此不疲,寻觅山珍,烹饪佳肴,改善生活。 从小就熟悉了家乡天然盛产的几种黄蜂:牛牯蜂

  • 姨父一家人

    今天,我妈告诉我,63岁的姨父被选为深圳某老年服饰品牌的代言人了,还给我发来照片,有姨父的,他们全家的。这一家人,怎么看都像明星呀。其实,他们的颜值算不上太高,但就是身材、精神特别好,气质爆棚。 我记得那时姨父、姨妈都是船厂工人,工作辛苦,经

  • 一个无法等到的人

    深夜留下你的背影,眼前变得模糊不清,寂寞就像冷冷的月光 韦唯《一个无法等到的人》 租住在我们隔壁的女孩,行踪非常奇怪,本来我和同事小唯合租一套房,每天忙得昏天黑地,根本无暇顾及邻居家的情况,直到小唯的弟弟亮亮休年假,他暂时借住在狭小的客厅里

  • 念忆军旅生活

    八一前夕,外地战友小丁不远万里,首次抵潮相遇。我俩一聚,当年军旅生活里的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的场景,让我们一起念忆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那年北国冬天天寒地冻,当时气温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;我们的部队在执行一次野营的拉练,爬山越岭,步旅十公

  • 茶壶情思

    品茗闲聊,人之所好。相对于烹茶煮酒之器皿,俗称茶壶的生活用品更得人的青睐。中国古代文人以壶入文的佳作并不鲜见,明代许然明在《茶疏》一文中记:宾朋杂沓,止堪交觥筹;乍会泛交,仅须常品酬酢;惟素心同调,彼此畅适,清言雄辩,脱落形骸,始可呼童篝

  • 冰糖鸡蛋

   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。正在粤东山村插队务农的我,突然听闻国家准备恢复高考,一开始半信半疑,在外工作的父母来信确认,并催促赶紧准备。于是,我振作精神,竖起脊梁,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。 我插队的地方,是个将近三千人口的大村子,前有水塘,背靠大山,

  • 感谢宽容

    小牧:你爸转来你的微信,说谢谢那天在我家的一席谈。这,本来应该是我对你说的话。 你来之前,你爸先来电,说你回潮州,想来喝茶聊天(他用的词是拜访)。我一听是高兴的,因为自你外出读大学,如今毕业了,我就未再见到你。但我又有点担心你是为写毕业论文

  • 草帽之美

    推开老屋吱呀作响的木门,地上落满灰尘的农具让人有点不忍卒看,那铁犁锈迹斑斑,那畚箕残破不堪,那锄头歪倒摆放,唯有墙上的那顶麦秸草帽,依然像一轮初升的太阳,敦促着早起的人们,去汗滴禾下,去耕云种月,去务兹稼穑 对于草帽的深刻印象,应该是在十岁

  • 母语之美

    母语之美,也就是汉语之美,让我们弱小的生命,变得博大,让我们发现的世界,辽阔无边。 一个生命从母体里奔跑着出来,赤条条降临大地,最初的哭啼,其实也是一种语言。那是这个生命,对世界的第一声呢喃。 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上,这些最初的文字,艰难地记

  • 大话柳絮

    童年的一举一动,流泻在纸上,雀跃着,那不是没有生命的字符,而是一个个可爱的精灵。纷纷扬扬的柳絮是雪花,是一片片自由自在的梦携带着欢笑,蕴含着常人所无法想像的希望,我感慨柳絮如记忆的碎片,泡沫聚散,烟花绽放,一切仿如虚幻,令人捉摸不定,可望

  • 谢谢您,老师!

    惊闻翁老师逝世,尽管不算突然,因之前同学发来老师状态不是很好的微信;加之老师已属高龄,如果按照潮州虚岁算,就91岁了。当确知这个消息,心里很过意不去。在老师最后的日子里,一直只忙着出游的事情,没有前往看望。那时,心里暗想,等回来再去,还来得

  • 看露天电影

    晚上,我出去散步,看到广场上在放电影,看的人屈指可数。我停下来看,不觉想起了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。 我生长在农村,那时看电影只能盼有钱人家过白事或是过年村里放电影。有时我和小伙伴也去外村看。每当有放电影的消息传来,我们比过年领压岁钱还高兴。母

  • 端午遐思

    艾草 每一座大山深处,都隐喻着原始的恩情。从远古,到今世,不老的传说,或纯朴,一直在演绎,爱与被爱。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。 正如,端午莅临,善感的露珠,早早睁开眼睛。此时的母亲,已经步入第一缕清新,在山脚,蹲下来,用粗糙的大手,拔出一生一世的

  • 端午随想

    进入农历五月,蒲酒开始香烈起来,一把艾草在门首上昂着头,开始一年一度的随想。 五月,可以轻易地剥开一枚粽子,但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。于是,纷飞的思绪,于历史的扉页,搭乘一艘战国末期的龙舟,来到楚国的汨罗。 为了一个文弱书生的无奈,五月的汨罗,

  • 乡下女人的洗衣石

    童年的记忆里,每到天气晴好的早上,村里的女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,找一块水边光滑的石头,浆洗衣物。乡下的女人会选洗衣石,衣服的性情是柔软的,选择的石头也一定要光滑细腻,只有细腻厚道的石头才能够体贴那些柔软的衣物。棉是衣的前身,衣是棉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