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父亲匆匆走了

    父亲走了半个多月了,我该吃吃,该睡睡,原本以为不想就不会难过,可是一个人的时候,过往的场景就会不时浮现,常常想着想着泪水就流出来了。 那天是11月26日,父亲转院的第8天。尽管医生不时嘱咐我要做好病人随时离开的准备,我依旧觉得父亲不会那么快离开

  • 有父亲的岁月

    写下这几个字,我的泪便是甜的。 我的老家,鲁西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。 爸,文革时期受迫害,由部队迁回老家,经人介绍和美丽、聪慧的母亲结合,相继有了我和弟弟妹妹。 从我记事起,爸就在老家做赤脚医生。那时的农村生活条件非常差,交通也不方便,乡亲们有

  • 仅以寸草心仅以寸草心,,且报三春晖

    我奶奶,已年过八旬,越发佝偻的身体,越发瘦削的面庞,越发花白的头发,越发凹陷的双眼。看着她的脸,感觉她仿佛一夜之间就变老了。 奶奶是个坚强的人。爷爷年轻时身体就不好,奶奶就肩负起下地和顾家两大重担,主内又主外,独自支撑起家里的一片天。那时的

  • 假如有来世

    1940年12月16日,母亲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。但是她却不识字,因为在八个孩子当中,母亲是老大,姥姥又是小脚(旧社会女孩子必须裹脚),什么活也干不了,只是靠姥爷一个人教书那点工资,一家人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,更别提上学了。所以作为长女的母亲只能挑

  • 永远的愧疚

    母亲是一个苦命的人,刚出生还没有满月,姥姥就去世了。因为家里过得富裕,没多久,姥爷就从外地领了一个打扮娇艳的女人回来,后来听说是姥爷逛窑子时认识的,当时姥爷不知道那女人吸大烟。就这样,没几年,母亲一家就被大烟害得一贫如洗了。 母亲的后妈,也

  • 故乡的年味

   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,那撒在心头,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,历久弥新,令人回味。 我的家乡位于鲁西北平原,每年煮腊八粥是年关将至的第一个信号。每到这一天,母亲便用绿豆、小米、花生仁、红枣等煮成香浓扑鼻的腊八粥给我们喝。腊

  • 永远的姑姑

   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村庄,村西就是着名的京杭大运河。小时候的运河河水清澈,风景秀丽,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,河边的绿草倒映在水中,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,每当我走到运河岸边就会想起我的姑姑,是姑姑看着我从运河边长大的。 姑姑是我们村里数得上

  • 岳母如母

    在我的记忆里,岳母是个脾气急急火火,办事利利索索的老人,上敬老下爱小,里里外外一把好手。 记得第一次上门,因为紧张,一进屋就朝岳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,亲亲地喊了一声娘。当时乐得妻子前仰后合的,拽着我到旁边跟我说,你这个傻瓜,也不知道我娘看

  • 无名花

    父母家里,有五盆花。虽数九寒冬,但室内暖气宜人。母亲把花拾掇得这么茁壮鲜艳,却不知道花的名字,我脑海里闪过一丝淡淡的遗憾。 父母的楼房是2010年买的。那年夏天雨水特别频繁,老家那座风雨飘摇的老土坯房,房檐被冲出了一个大口子,实在是危险了,要不

  • 幸福的滋味

    奶奶年近九十,眼睛明亮,思路清晰,身体健康。唯有双耳略有小恙,远离世俗纷争,外界一切闲言碎语,儿孙琐事皆不入耳,每日春风满面,始终一脸笑容,憨态可掬。与儿孙在一起,热闹非凡,老人家自始至终,参与其中,虽听不到我们在说些什么,但是一样随着我

  • 媳妇那年才十三

    也不知怎么啦!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,老是有一种怀旧的情结,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一翻厚厚地大影集,尤其喜欢看看那些曾经的老照片,唤起悠悠往事和美好回忆,每每总有一种幸福感萦绕在心头。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,媳妇侄子结婚,我跟她一块回到老家德州夏津,在

  • 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亲情

    每张照片都有其背后的故事,我愿说给你听。 时光匆匆,转眼间,整整20年过去了。我和表姐于1995年在禹城市徒骇河边照的这张照片,左边是我,右边是我表姐。 记得当时是正在上大学的小姨,借同学的相机,给我俩照的这张像。我到现在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深,

  • 关于过年

    中午带儿子去理发,理发店里挤满了人。若是平常我定是换个店或干脆扭头就走,可今天不一样,逼近年关了,哪个店不是人满为患啊。店里有老的有小的,或翻杂志或玩手机,个个不急不躁不慌不忙静静候着,理发师傅也是气定神闲手起发落一派从容。人们似乎都是做

  • 回家,才叫过年

    常年漂泊在外的我,贴身戴着那串别致的项链。说它别致,是因为它不是金的也不是银的,而是一根红绳儿串着一个桃形的盒子。里面是双亲的照片。 这个小小的盒子,那张泛黄的照片,承载了我对故乡、对父母满满的思念与深沉的爱。 春节的脚步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走

  • 春联中温暖的父爱

   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些年头了,一想到父亲,我就想起父亲给我写春联,想到春联中那浓浓的父爱,那份宝贵的精神遗产,那种能延续香火的家风门风。 父亲是名中学教师,写得一手好毛笔字,在四乡八邻小有名气,儿时每逢春节或喜事,总有人上门求字,父亲从不吝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