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童年往事(上)

    人越往坟墓接近,越对人生往事不由自主地去琢磨去回忆,像在烟雾间一幕幕呈现在脑际里。是悲是喜都很清淡了。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说过她在生我的时候,梦见西厢房顶盘着一条大蛇,我的确是属小龙的。1983年我来美国探望父亲,为他庆祝90大寿,他又告诉我是11月

  • 三叔

    我和三叔并没有任何血缘亲属关系,因为是乡邻,他比我大一辈,又排行老三,所以称呼三叔。 三叔家里弟兄多,家庭条件差,也没上过学。都三十多岁的人了,至今光棍一条。当然自身外貌差也是个因素。看到同龄人的儿女都会打酱油了,他很着急自己的另一半。上世

  • 最初的记忆

    据说小时候最初的记忆会影响一个人终生对世事人生看法的基调。我最初的记忆是以一副宽厚的脊背为核心的。那相关的情景是温暖的还是阴冷的呢? 那是我三、四岁的时候,家里除了种地,还开着个杂货铺,主要是贩卖铁货(锅、水桶、铁锨、锄头之类)和窑货(缸、

  • 远去的诗人

    诗人早就死了,死了很多年。我不知道他在死之前有没有从天空看到深渊(鲁迅),我只知道,在他死之前,一直把一台录音机放在枕边,录下他想说的话,他要告诉世人的秘密。他曾经一阵清醒,一阵昏迷,身边没有一个人。冬天,窗外的寒风吹进屋子,他瑟缩地裹在

  • 母亲的“天气预报”

   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,没跨过学堂门槛,是她常说的睁眼瞎。 也许是由于母亲起早贪黑劳作,不停地风霜雨雪、春夏秋冬四季里奔波的缘故,善于观察的母亲对天气的变化料如神算,还总结出了很多气象谚语,以便更好地安排家事活动,使庄稼蔬菜及时得到雨水的

  • 父亲的鞭炮声

    啪啪啪啪啪啪,一声噼哩啪啦的密集鞭炮声,六千六百六十六头的满地红,炸响过之后像红地毯一样铺满了院子和大门口的道路,伴随着的是二十一声砰砰砰 钻天雷在空中炸响。在这个即将春暖花开的初春,我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女儿穿上了婚纱,顶上了红盖头,被那个来

  • 特殊年夜饭

    十八年前的除夕夜,我吃过一顿特殊的年夜饭。 那一年年初,根据个人意愿,组织批准我离开潍坊军分区第三干休所政治委员岗位,转业到地方工作。除夕夜,我怀着告别27载军旅生涯的依依不舍之情,最后一次与朝夕相处的官兵共餐年夜饭。 当我推开干休所餐厅的大

  • 温暖台历

    我大学毕业留济南工作后,一开始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。但因我的单位在城郊,每天乘坐公交车经常迟到。于是,我买了一辆电动车骑着上下班。这样一来,虽然夏天热冬天冷的滋味不大好受,但总算避免了因堵车迟到的问题。 令我没想的是,一次下班后,我刚离开单

  • 老家

    办公室同事王大姐抱怨说,老公又要开车拉着他们回老家。她说:婆婆去世七八年了,公爹去年也病故了,老家里没有了什么亲人,只有三间破烂房子,老公要回老家,真不知道那山沟沟里还有什么恋头? 一直生活在城里的人,对老家没有什么感觉,更何况王大姐是三代

  • 赏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
    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 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 这是苏轼的《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说的是悼念十年前去世的

  • 藏在语言背后的故事

    飞机起飞时,已是日落西山。 透过飞机的舷窗,远天上一弯清辉烁烁的新月,像是刚刚被淘洗过的水晶石,亮得奇特,亮得新艳,亮得温润而光泽,亮得让人感觉到正在享受一种冥冥之中的护佑与幸福。起初,我还以为是机翼上的信号灯在闪烁,但仔细一看,那确是一弯

  • 奶奶的钱包

    近来我时常梦见奶奶,梦见她仍旧梳着光光的髻,穿着带大襟的衣服,她一直没有同我讲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我,她的目光温柔而慈爱,我似乎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香味,那是桂花油的香气,是属于奶奶的气息,淡而镌永,仿佛一直绕在我生命的深处不曾远离 奶奶去世的

  • 奶奶和她的魔篮

    每当看到,那些被奶奶牵着、抱着、疼爱着的孩子们,我就非常的羡慕。不过,幻想总归于幻想罢了。我还不记事,奶奶的两眼就失明了,一直到她93岁高龄去世,奶奶在黑暗中生活了将近60年。 俗话说,奶奶疼孙子,隔辈亲。这话摊在我们身上,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

  • 小脚奶奶

    提起笔来,对奶奶的思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。之所以我对奶奶感情这么深,是因为她老人家特别值得我怀念。我的老爷爷、老奶奶和爷爷死得早,这几位老人都是在我父亲5岁时去世的,我只是听父亲说过他们的一些事情,不详细也不具体。而在我的生活中,奶奶是伴随我

  • 第一次看到父亲哭

    那年,我六岁。六岁的我随母亲在外婆所在的小村居住。那时,和小伙伴们玩耍之余,我总爱一手托腮,凝望天空,想象着小村之外的世界。 父亲在县城工作,为了让我开阔视野,他总会创造机会带我去他工作的县城,待上一段时间。 这年冬天,我随父亲在他单位已待